让找料更便捷
电子元器件
采购信息平台
生意随身带
随时随地找货
一站式电子元器件
采购平台
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
标签:
摘要: 1引言自1898年原始钨高速钢问世以来,为了满足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的需要,人们陆续开发出了不同类型及牌号的各种高速钢,目前全世界高速钢年产量已达30多万吨。高速钢按用途可分为低碳高速钢、通用高速钢、高碳高速钢、超硬高速钢四大类。在新型高速钢种的研制与开发中,焦点问题是解决高速钢的硬度(包括高温硬度)与其脆性之间的矛盾。与普通钢材一样,高速钢的硬度也取决于含碳量,不同的是高速钢中还需要加入Cr、W、Mo、V等合金
表1 M2Si系列高速钢热处理工艺及主要用途
类型 | 钢号 | 热处理工艺 | 热处理后硬度(HRC) | 主要用途 |
低碳型 | M2Si-1 | Q+T | 60±1 | 冷作模具 |
C+Q+T | 表层67±1,芯部60±1 | 刀具 | ||
通用型 | M2Si-2 | Q+T | 65±1 | 刀具 |
C+Q+T | 表层67±1,芯部65±1 | 刀具 | ||
高碳型 | M2Si-3 | Q+T | 66±1 | 刀具 |
超硬型 | M2Si-4 | Q+T | 67±1 | 刀具 |
注:Q———淬火,T———回火,C———超饱和渗碳 |
M2Si-1高速钢已有专文介绍。下面重点介绍M2Si-2、M2Si-3和M2Si-4高速钢。
2.1 M2Si-2和M2Si-3高速钢
1) 铸态及锻坯组织
M2Si-2、M2Si-3两种高速钢均用500kg中频炉炼成,先铸成电极棒,再经电渣重熔成Ø120电渣锭。由于Ø120电渣锭冷速快,再加上Si的作用,因此在M2Si-2铸锭组织中无共晶碳化物生成;因M2Si-3含碳量高,故在铸锭组织中有共晶碳化物生成,但奥氏体晶粒很小(边缘为5级,中心为3级),共晶碳化物也很细。Ø120电渣锭用750kg空气锤锻成40×40方坯,其碳化物偏析情况列于表2。
表2 M2Si-2、M2Si-3、M2、W9的碳化物不均匀级别比较
钢号 | 电渣锭尺寸(mm) | 钢坯尺寸(mm) | 碳化物不均匀级别 |
M2Si-2 | Ø120 | 40×40 | 1 |
M2Si-3 | Ø120 | 40×40 | 2 |
M2 | Ø120 | 40×40 | 3 |
W9 | Ø120 | 40×40 | 3 |
由表2可见,M2Si-3高碳高速钢的碳化物不均匀级别低于M2和W9通用高速钢。
2) 热处理组织与性能
将40×40钢坯热轧成Ø120圆棒及Ø8盘元,再将Ø8盘元冷拔成各种规格的钢丝。测定M2Si-3、W9及M2Al退火钢坯的脱碳层,结果列于表3。
表3 M2Si-3、W9、M2Al脱碳层厚度及退火硬度比较
钢号 | 钢坯直径或边长 (mm) | 脱碳层厚度 (mm) | 退火硬度 (HB) |
M2Si-3 | 35 | 0.40 | 256 |
W9 | 40 | 0.49 | 239 |
M2Al | 45 | 0.50 | 248 |
由表3可见,M2Si-3的脱碳较M2Al及W9轻,退火硬度与M2Al相近。
3) 淬回火后组织与性能
将Ø20圆棒加工成Ø18×8试样,在盐浴中加热至不同温度淬火。加热时间按t=KV/F计算,K取60s/mm。淬火后在不同温度回火,测定回火后硬度,并观察淬火组织。表4为M2Si-2、M2Si-3淬回火后的硬度、奥氏体晶粒度及最大碳化物尺寸。
表4 M2Si-2、M2Si-3淬回火后硬度、奥氏体晶粒度及最大碳化物尺寸
钢号 | 淬火 温度 (℃) | 三次回火后硬度(HRC) | 奥氏 体晶 粒度 | 最大碳 化物尺寸 (µm) | |||||||
未 回火 | 200℃ 回火 | 400℃ 回火 | 500℃ 回火 | 520℃ 回火 | 540℃ 回火 | 560℃ 回火 | 580℃ 回火 | ||||
M2Si-2 | 1200 | 65.7 | 64.6 | 63.9 | 64.0 | 64.6 | 64.9 | 64.7 | 63.5 | 11.5 | <3 |
1220 | 65.5 | 64.8 | 64.1 | 64.4 | 64.4 | 65.1 | 65.0 | 63.9 | 11 | <3 | |
1240 | 64.9 | 64.0 | 63.6 | 64.5 | 65.3 | 65.4 | 65.2 | 64.5 | 10 | <3 | |
1260 | 64.6 | 63.5 | 63.2 | 64.5 | 65.3 | 65.6 | 65.5 | 64.3 | 9 | <3 | |
M2Si-3 | 1200 | 66.2 | 64.8 | 65.1 | 66.6 | 66.7 | 67.0 | 66.3 | 64.2 | 12 | <4 |
1220 | 66.0 | 64.6 | 64.8 | 66.8 | 66.9 | 67.2 | 66.4 | 65.0 | 11.5 | <4 | |
1240 | 65.7 | 64.3 | 64.5 | 67.0 | 67.2 | 67.5 | 66.7 | 65.6 | 10.5 | <3 | |
1260 | 65.3 | 64.2 | 64.3 | 66.9 | 67.1 | 67.4 | 66.9 | 66.0 | 10 | <3 |
由表4可见,M2Si-2及M2Si-3均宜采用1240℃淬火,550℃回火。M2Si-2淬回火后的硬度高于M2,M2Si-3淬回火后的硬度则高于CM2。
4) 抗弯强度、冲击韧性与红硬性
测定M2Si-2、M2Si-3、M2和M35的抗弯强度、冲击韧性及红硬性,所得结果列于表5(其中带*号数据取自有关文献)。
表5 抗弯强度、冲击韧性及红硬性比较
钢号 | 淬回火后硬度 (HRC) | sbb(MPa) | ak(J/cm2) | 600℃三次回火后硬度(HRC) |
M2Si-2 | 65.2 | 4872 | 53 | 62.8 |
M2Si-3 | 66.5 | 4636 | 45 | 64.4 |
M2 | 65.0 | 3317 | 35* | 61.5* |
M35 | 67.0 | 3623 | - | - |
CM2 | 67.0* | 2800* | - | 64.3* |
由表2~5可见,由于提高了M2的Si含量,减轻了碳化物偏析,细化了碳化物,使淬火温度范围变宽,淬火奥氏体晶粒变细,强度升高,脆性下降,从而使M2Si-2的性能全面优于M2,M2Si-3的性能全面优于CM2。
2.2 M2Si-4高速钢
研制M2Si-4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比M2A1更优质、更廉价的超硬高速钢。M2Si-4用中频炉炼制,铸成电极棒,经电渣重熔成Ø400及Ø170两种电渣锭。Ø400锭用快锻机开坯,锻至Ø150后再用精锻机锻成Ø80圆棒,取样检查碳化物偏析;Ø170电渣锭用精锻机开坯,锻至80×80,退火后再用750kg锤锻至40×40,取样检查碳化物偏析。另切取一段40×40钢坯,用250kg小锤锻成Ø20及13×13棒,加工成试样作性能试验。M2Si-4的锻造性能与M2类似。
1) 碳化物偏析
碳化物偏析检查结果列于表6(用于对比的M2Al及M2的部分数据取自其它文献)。
表6 M2Si-4、M2Al、M2碳化物不均匀度比较
钢号 | 规格(mm) | 检查部位 | 不均匀度 | 最大碳化物尺寸(µm) |
M2Si-4 | Ø80 | 10mm表层 | 2~3 | 6 |
Ø80 | R/2 | 4~5 | 12 | |
Ø80 | 中心 | 4~5 | 12 | |
M2Al | 40×40 | 1/4对角线 | 2 | 12 |
M2 | 40×40 | 1/4对角线 | 2 | 12 |
由表6可见,Ø80圆棒R/2处的碳化物不均匀度符合标准要求。由于采用精锻机锻造,故表层碳化物不均匀度仅为2~3级,这对制造大尺寸刀具十分有利。40×40钢坯的碳化物不均匀度达到2级,十分理想。淬火并高温回火状态下的最大碳化物尺寸与M2相同。
2) 淬回火后硬度、奥氏体晶粒度及最大碳化物尺寸
取Ø20圆棒加工成Ø18×8试样,在盐炉中加热至不同温度时淬火,加热时间按t=KV/F计算,K取60s/mm。淬火后在不同温度回火,观察淬、回火后的组织结构,并测定淬回火硬度,结果列于表7。
表7 M2Si-4淬回火后硬度与组织
淬火温 度(℃) | 三次回火后硬度(HRC) | 奥氏体 晶粒度 | 最大碳化物 尺寸(µm) | ||||
未回火 | 520℃ | 540℃ | 560℃ | 580℃ | |||
1160 | 66.4 | 66.4 | 66.5 | 67.3 | 67.1 | 11.5 | 10 |
1180 | 65.6 | 66.2 | 67.1 | 67.8 | 67.2 | 11 | 10 |
1200 | 65.4 | 66.3 | 67.5 | 68.0 | 67.3 | 11 | 8 |
1220 | 64.6 | 65.8 | 67.6 | 68.1 | 67.8 | 10.5 | 6 |
1240 | 64.3 | 65.3 | 66.6 | 68.5 | 67.2 | 10 | 6 |
观察金相组织可知,M2Si-4淬火态的碳化物细小、均匀,故淬火范围宽,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,无混晶,在1160℃淬火即可获得67HRC以上硬度。但应注意,表7是对Ø20圆棒的测试结果,对于大直径钢棒,则应选用更高的淬火温度。
3) 抗弯强度、冲击韧性及红硬性
测定M2Si-4的抗弯强度、冲击韧性及红硬性,结果列于表8、表9,并与其它文献所载M2A1及M42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。由表8数据可见,M2Si-4的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均优于M2A1及M42。由表9数据可见,M2Si-4在600℃时的红硬性优于M2A1,与M42相当,但在更高温度下,M2Si-4的红硬性低于M42。
表8 M2Si-4、M2Al、M42的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比较
钢号 | 淬回火工艺 | 硬度(HRC) | sbb(MPa) | ak(J/cm2) |
M2Si-4 | Q(1160℃)+T(560℃) | 67.3 | 4165 | 40 |
(1220℃)+T(560℃) | 68.1 | 3720 | 41 | |
M2Al | Q(1220℃)+T(550℃) | 68.1 | 3850 | 28 |
M42 | Q(1180℃)+T(540℃) | 69.0 | 2700 | 17 |
钢号 | 淬火温度(℃) | 回火温度(℃) | 600℃三次回火后硬度(HRC) |
M2Si-4 | 1160 | 560 | 64.5 |
1180 | 560 | 66.0 | |
1200 | 560 | 66.2 | |
1220 | 560 | 66.5 | |
1240 | 560 | 67.1 | |
M2A1 | 1220 | 550 | 65.8 |
M42 | 1180 | 540 | 66.4 |
综合表6~表8数据可知,由于Si能细化碳化物,改善碳化物分布,因此M2Si-4在热处理时不会出现混晶,且各项性能均优于M2A1。钢的性能不仅与钢料成分有关,还与生产过程及热处理工艺有关。表中所列M2Si-4的性能指标是用Ø170电渣锭锻成Ø20及13×13钢棒得出的。在实际应用中,碳化物不均匀度较严重的大截面钢材的性能指标将低于表中数据。同样,用于对比的M2A1、M42的性能指标也不一定代表其最佳性能,但表中所列数据仍能说明问题。
3 结论
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:
适当提高Si含量,可有效改善碳化物的大小及分布,从而使高速钢性能全面提高。
调整碳含量可有效控制淬回火硬度。通过调整碳含量得到的M2Si-2高速钢的性能优于M2高速钢,M2Si-3高速钢的性能优于CM2高速钢,M2Si-4高速钢的性能优于M2A1高速钢。
型号 | 厂商 | 价格 |
---|---|---|
EPCOS | 爱普科斯 | / |
STM32F103RCT6 | ST | ¥461.23 |
STM32F103C8T6 | ST | ¥84 |
STM32F103VET6 | ST | ¥426.57 |
STM32F103RET6 | ST | ¥780.82 |
STM8S003F3P6 | ST | ¥10.62 |
STM32F103VCT6 | ST | ¥275.84 |
STM32F103CBT6 | ST | ¥130.66 |
STM32F030C8T6 | ST | ¥18.11 |
N76E003AT20 | NUVOTON | ¥9.67 |